首页 > 乡村振兴 正文

黄瓜病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来源:宁夏三农呼叫中心 发布时间:2012-07-18 

  姜黛珠         研究员    宁夏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2012-7-18
  黄瓜是一种抗逆性较差的蔬菜,其病害种类比一般蔬菜多很多,较常见的病害有10余种,而国内普遍发生的三大病害是霜霉、白粉、枯萎病。在大棚、温室等设施生产中,尤其是冬春季节的保护地生产,由于设施内空气湿度大,病害更严重,一般每5-7天即需用一次药,更甚者几乎隔1-2天加密用药。由于用药频繁,黄瓜的采收亦频繁,所以用药与采收之间不可能保证安全间隔期,因此,黄瓜的农药残留量很容易超过国家标准。
  •   黄瓜霜霉病叶

  •   黄瓜霜霉病

  •   黄瓜白粉病

  •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   黄瓜灰霉病

  •   黄瓜的无公害病害防治工作有以下几方面:

  •   一、了解病因
      设施内黄瓜病害的发生与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即易感病的黄瓜植株,积累有一定数量的病原物(病菌)和适宜发病的温、湿度等环境条件。
      (一)病原物(病菌)
      黄瓜发病就是植株受到病原物的侵害,所以病原物的存在是发病的先决条件。病原物包括真菌、细菌和病毒,这些病菌都附着或寄生在一定物体上,待条件适宜时,经过一定途径传播到植株上并发病危害。
  •   病菌的来源:

  •   种子带菌

  •   苗床带菌

  •   种苗带菌

  •   病株残体、杂草、未腐熟的有机肥带菌

  •   土壤带菌

  •   空气带菌

  •   灌溉水带菌

  •   设施、架材等带菌

  •   农具带菌

  •   昆虫带菌

  •   人体带菌

  •   (二)适宜的发病条件
      不同的病害发生、流行、侵染均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其中以温度、湿度为最主要的条件。在黄瓜的主要病害中,除病毒病等少数病害的发病需要在高温、干旱的条件下外,大多数病害适于在温和、高湿的条件下,尤其是在叶片吐水或结露的情况下发生。这是因为大多数真菌孢子的萌发、菌丝的发育离不开水分的缘故。例如,黄瓜枯萎病、黑星病、灰霉病需要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霜霉病、炭疽病、菌核病、蔓枯病需要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就连需要空气湿度较低的细菌性角斑病,也需要在70%以上的空气相对湿度条件下发病。
      黄瓜的多种病害发生的适宜温度为20-30℃,菌核病和灰霉病发生的温度稍低,为15-23℃。这些病害发生的适温均在黄瓜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温度范围之内。因此,只要黄瓜生长发育,病菌也就一定跟着发生、发展,病害很难避免。
      在大棚、温室中,温度条件较适于黄瓜的生长发育,自然也适于多种病菌的发生和繁衍。而棚、室中的湿度条件更适于病害的发生。在冬、春季节,为了保持一定的温度条件,经常密闭棚膜,减少通风,加上土壤湿度较大,棚、室内的空气相对湿度往往会很高,夜间一般为100%,上午为80%以上,只在中午通风时才低一点。所以棚、室的高湿环境对黄瓜病害的发生比温度条件更为主要。能够满足棚、室内发病环境条件的有以下几方面:
  •   1.连续阴雨 由于日照不足,室内温度较低,通风少;而且室、内外湿度均高,为病害的发生、流行创造了条件。

  •   2.放风少 寒冷季节放风时间短而少,造成室内湿度加大。

  •   3.冷水、明沟灌溉 寒冷季节浇冷水降低地温;明沟灌水增加了空气湿度,加剧病害的发生。

  •   4.种植密度偏大 造成通风、排湿不良,湿度过大处首先发病成为发病中心。

  •   5.棚膜滴水 由于棚室内外温差大,因此棚膜内侧极易结露形成水滴、水膜。这些水滴、水膜本身就增加了空气湿度,而且不均匀的滴水造成局部土壤湿度加大,就容易发病。

  •   6.温度条件 寒冷季节,较长时间的较低温度,为一些适宜较低温度的病害如霜霉病、黑星病、菌核病、灰霉病等就会大发生。

  •   (三)植株抗病性差异
  •   足够数量的病原菌、适宜的发病环境条件,还必须有抗病力弱、易发病的植株才引起发病、流行。植株的抗病性有以下几方面决定:

  •   1.遗传因素 在黄瓜种类中,有些本身具有抗某些病的遗传基因。目前育出的杂交品种具有抗多种病害的基因。一般地方品种可能有抗一个或数个病害的基因,但综合抗性都不及杂交种。

  •   2.种苗素质  育苗期高温、高湿、寡照、高密度、高氮等因素引起的秧苗徒长;低温形成的僵化苗、老化苗,抗病力均差,易染病害。

  •   3. 生育周期  黄瓜子叶展平到第一片真叶抽出展开为出芽期向幼苗期的过渡时期。此期的营养是由种子贮藏的养分供应逐步过渡到自行制造养分供应的过渡时期,即由异养向自养的过渡时期。此时种子的营养已耗尽,叶子制造的养分不足,植株处于营养不良状态,抗病力差,易受病毒病、枯萎病的侵染。 

  •   4. 植株生长状态  黄瓜植株生育过程中,氮肥过多,磷、钾肥不足;密度大,光照不足;高湿、高温、通风少等均会造成植株徒长,降低抗病性。植株染病期间抗病力也会下降。黄瓜结瓜过多,采收不及时,养分消耗过多;缺水、缺肥等均会因植株衰老而降抵抗病性。

  •   二、病害的传播途径
  •   田间有了发病植株,有了足够数量的病原菌,具备了适宜的发病环境条件,还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才能侵入到其他植株上,造成病害的流行。不同病害的病原菌传播途径分别有: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黑星病、灰霉病等主要依靠风、水滴和农事操作传播;白粉病、菌核病、疫病、蔓枯病等主要依靠风和水滴进行传播;枯萎病主要依靠灌溉水、土壤耕作、地下害虫等传播;病毒病依靠蚜虫和农事操作接触传播。田间有无传播途径,是病害发生的重要条件之一。

  •   三、防治措施

      黄瓜病害的发生、流行,是一个由少到多,由轻微到严重的过程。如果在发病初期未能及早采取得力措施,会造成病害的大发生、大流行。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技术

      (一)减少病原菌

      减少黄瓜生育环境中的病原菌数量,是防止病害发生的基础。减少病原物的措施大多是农业措施,不污染或很少污染黄瓜的生育环境,而且有一定促进黄瓜生长发育、增产增收的作用。

      1. 减少育苗床的病原菌数量,杜绝种苗带菌

  •   基质育苗;

  •   客土育苗;

  •   床土消毒(日光曝晒或药剂消毒);

  •   营养土掺配的肥料充分腐熟。

  •   2. 防止种子带菌

  •   避免种子带菌是防止细菌性角斑病、炭疽病、黑星病等病害的重要措施;

  •   加强检疫,忌从病区调种;

  •   种子消毒:温汤浸种、药剂浸种、药剂拌种、干热处理等。

  •   3. 杜绝病苗入大田

  •   定植时淘汰病、弱苗,种苗带药定植。

  •   4. 实行轮作

  •   实行2-3年非瓜作田轮作。

  •   5. 土壤消毒

  •   深翻晒垡;

  •   夏季高温闷棚;

  •   用50%多菌灵进行药剂消毒

  •   6. 棚、室及使用工具消毒

  •   定植前10-15天把农具、架材放入棚、室中密闭,每666.7平方米用硫磺粉1-1.5公斤,锯末3公斤,分5-7处点燃;或用52%百菌清烟剂0.25公斤点燃熏烟。

  •   7. 清洁田园

  •   黄瓜生长期间及时摘除病叶、病果、拔除病株;拉秧后,及时清理残株,均携出田外深埋或烧毁。

  •   8. 清除杂草

  •   田间、地边的杂草很多是病害的中间寄主,特别是病毒病的传染源,因此,必须及时清除杂草

  •   (二)避免发病环境,减少传播途径

  •   保护设施中生产黄瓜,湿度是多种病害发生的关键条件,因此,棚、室内防病要以降低湿度为中心。

  •   1. 浇水

  •   黄瓜定植时要浇足定植水,缓苗时浇好缓苗水。尽量减少在越冬栽培中的浇水次数,防止因浇水降低地温,增加空气湿度。生长期如需浇水,应采用暗沟浇小水或使用滴灌、微喷灌技术,忌大水漫灌。

  •   寒冬季节浇水应选在晴天上午进行。浇水后立即密闭棚膜,提高室温,待温度提高后的中午、下午加大通风量,排出湿气。

  •   2. 覆盖无滴膜

  •   由于棚室内、外的温度差异,棚膜结露不可避免。覆盖无滴膜后,表面的结露形成水滴会沿着膜面流下,增加室内的空气湿度不严重。

  •   3. 垄作、覆盖地膜

  •   起垄、盖地膜,既可保持土壤水分,又减少蒸发,可降低空气湿度。灌溉时采用膜下暗灌,可进一步降低空气湿度。

  •   4. 大小行栽培,合理密植

  •   棚室内定植黄瓜,必须采用大小行栽培,合理密植,以利通风透气,降低空气湿度。

  •   5. 中耕松土

  •   浇水后及时中耕松土,减少蒸发,保持土壤水分,可适当减少浇水次数,降低空气湿度。

  •   6. 通风降湿

  •   在保证适宜温度的前提下,及时通风,排出湿气,可有效地降低棚、室内的空气相对湿度。

  •   7. 调节温度

  •   调节棚、室的温度,有效避开某些病害的发病适温,可避免病害的发生。例如,黄瓜霜霉病发病适温为22-25℃,在栽培中避开这一温度即可避免霜霉病的发生。为此,黄瓜棚、室内夜间保持15-18℃的适宜低温,早晨迅速提高至25-28℃,不超过30℃不需放风,这样可大大减轻霜霉病害的发生。春季还可用高温闷棚的方法,选晴天将室内温度提高至45℃,保持1小时左右后,逐渐放风降温,消灭霜霉病菌,防止霜霉病的大发生。

  •   8. 减少传播途径

  •   黄瓜病害的传播都有一个或几个传播途径,在栽培管理中,阻断传播途径,可减轻病害的流行。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炭疽病、菌核病等病害均依靠水滴传播,在栽培中防止水滴形成即可减轻病害的流行传染。枯萎病、疫病、蔓枯病等依靠灌溉水传播,栽培中应及时拔除上水头的病株,并对病株穴进行消毒;起垄栽培可防止流水传染。灰霉病、病毒病、黑星病等依靠农事操作接触传播,田间管理时,应尽量避免病、健株的交叉接触,可减少病害的大流行。病毒病主要依靠蚜虫传毒,及时防治蚜虫可减少传毒。

  •   (三)提高植株抗病性

  •   提高黄瓜自身的抗病性,是防治病害、减少农药污染的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目前广泛使用的杂交种,可抗多种病害,它们基本不染病,或染病后危害轻微;科学的栽培措施不但可提高植株的抗病力和耐病力,亦有减少喷药次数的功效。

  •   1. 抗病品种 过去使用的一些地方品种对不同的病害有一定抗性和耐性。杂交种中的博耐、博杰系列等可抗枯萎、霜霉、白粉等多种病害。在选用品种时,结合生产目的、栽培季节、防病种类等综合考虑,可做到减轻病害、减少用药。

      2. 田间管理 增施有机肥,氮、磷、钾肥配合使用,可促使植株生长健壮, 减轻病害的发生。苗期保证合理、充足的水肥供应,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温度,培育健壮的幼苗,减少病害的发生与危害。生长期间保证充足、合理的水肥供应,适时整枝搭架(吊线),及时采收等科学的田间管理技术,均可促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

      3. 嫁接育苗 利用云南黒籽南瓜作砧木嫁接,可提高抗枯萎病能力。目前黄瓜的越冬栽培,嫁接已成为必要措施。

      4. 根外追肥  利用根外追施营养元素的方法,可提高黄瓜植株的抗病力,减少病害的发生与危害。如利用糖氮合剂(葡萄糖0.5公斤,尿素0.5公斤,水100公斤),每5-7天喷雾一次,可减轻霜霉病的发生。根外追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亦有防止病害发生的效果。

      药剂防治

  •   当其他农业措施不能安全控制病害的发生时,还需进行药剂防治。用药防治的时间应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进行,争取治早治了。使用的农药以生物制剂为首选,其次是低毒、低残留农药。

  •   可以用于无公害防治霜霉病的药剂:

  •   铜皂液;铜铵合剂;可杀得;氧化亚铜;灭菌灵;代森锌;代森铵;代森锰锌;百菌清;甲霜灵;敌菌灵;安克﹒锰锌;普力克;乙磷铝;退菌特(三福
      美);甲霜灵﹒锰锌;炭疽福美;杀毒矾;甲霜铜;甲霜﹒铝﹒铜;克露;乙磷﹒锰锌
  •   可以用于无公害防治白粉病的药剂:

  •   硫胶悬剂;农抗120;武夷霉素;代森铵;福美砷;百菌清;多菌灵;福星;粉锈宁;退菌特;多硫悬浮剂;炭疽福美
  •   可以用于无公害防治枯萎病的药剂:

  •   春雷霉素;络氨铜;多菌灵;敌克松;双效灵;抗枯灵(宁)等
  •   可以用于无公害防治细菌性角斑病的药剂:

  •   可杀得;王铜;春雷霉素;农用链霉素;二元酸铜;退菌特;甲霜铜等
  •   可以用于无公害防治灰霉病的药剂:

  •   武夷霉素;扑海因;农利灵;多菌灵;速克灵;粉锈宁;多硫悬浮剂等